———————————————–
彭尖忙道:“巨俠萬勿聽信謠言,小侯爺待您是一片孝心……”
蔡小頭道:“小公子待巨俠一片孝心,天天盼得巨俠以侍奉盡孝,他是才高遭妒,惹宵小讒言離間——”
溫壬平雙眉一挑,叱道:“什麽?!”
蔡小頭忙噤口不語,朱月明卻笑接道:“我沒事,只請巨俠到刑部喝杯茶。” 小何梵不甘後人:“我家公子卻請巨俠破巨案,為京師含冤受屈的無辜百姓伸張正義。”
巨俠只微笑、點頭:“你們都有心、有理……可惜,我只是一個人,沒有三頭六臂,分身乏術……”
高小上知趣地把話題接了下去:“不過,你們大都有一共同願望:希望巨俠先除小侯爺這禍害……是不?”
除了蔡小頭和彭五虎,自都人人同意。
卻有一人冷笑道:“我看殺一小侯爺,依然孽障未盡除,朝中六賊,為禍誤國之首,得先一一鏟除。”
說話的是張炭。
“若要澄清天下,巨俠要誅殺的奸邪,愈是釀致國家混亂、民不聊生的奸惡之徒,愈是要先對付。”高小上說來有條不紊,“漢太傅匡衡說過:聰明通達的人,往往明察秋毫,卻不能原諒別人。見識淺仄的人,往往眼界狹窄,無法洞察內情。剛強正直的人,往往失諸性情暴烈,無法容忍過失。溫柔敦厚的人,往往難下決心,不能當機立斷。恬淡安靜的人,往往太過懦弱,不能掌握良機。胸襟廣闊的人,往往疏忽大意,舍一漏萬。然而要誅奸斬邪,以絕乖巧狡詐、邪惡宵小之徒,必先從身邊、近前清除,所以——”
“巨俠還是會依據這裏大多數人的意思,先把小侯爺作亂一事解決,才來料理旁的事務,只不過——”高小上似早已得過方巨俠的授意,所以說得信心十足,也部署周密,“他與小侯爺畢竟是義父子一場,仍抱持萬一能把方應看勸服從善悔過,便決不放棄;小侯爺若無悔咎之意,巨俠也絕不放過。所以,他深憾不能依照你們的方式,無法接受大家的好意:他誰也不幫,哪一處也不去,不過他會自行找上小侯爺,先行解決這件家事。”
他清晰有力、縱橫四顧地抱拳、稽首,說:
“各位還是請回吧。讓大家空手而返,不好意思。但巨俠一定不負諸位所期,總會有個明确交代。”他朗聲道,“在這一點上,我可保證諸君今日,絕非白跑一趟。”
稿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至十七日:與小靜正式進入熱戀期/初吻靜飛/擁抱天長/缱绻地久/博學堂正式建立溫網/劉決定在愛情上“試一試”、“搏一搏”/靜之“一滴淚”系列相片沖洗觀賞/未Real/儀來傳真盛贊靜為“空山靈河”/何尋獲我書《豔姿》《他在她臉上開了一槍》/葉傷何/璇fax詢問我身邊女子為誰人/傳真孫說靜/與劉靜正式成為愛侶,纏綿交融樂此間/重要時刻此永記。
校于同年三月十八至十九日:靜因排舞遲至,心急如焚/朗誦《十一行十一首》《再見》等詩與小飛聽/齊用早餐/兩情相悅/首次得以送靜回銀海,與何梁進入伊之居停/八方緣宵夜/葉赴澳門取鄒書急用/決定在“不戒齋”大購空調/送靜書簽“青争為靜”/靜飛首次正式入住“蔔蔔齋”/珠海分社從此有了正式女主人/劉學唱《神州社歌》等曲子/時常耳語、喁語、私語到天明,契合無間,風月無邊/劉始執衫過來/靜姑開始讀我武俠小說(《碎夢刀》始)/益華寄來影印博學堂資料。
重修于二零零五年六月十六日:為紀念“六分半堂”溫瑞安主壇擴展新建“神州奇俠溫瑞安官方網站”而重修潤飾發布登錄。
笑問熱血何在(1)
——————————————————————————–
1.大家需要的是一個英雄
巨俠和他的一名入室弟子,一個騎馬,一個騎驢,不疾不徐地進入了京城。
大家都風聞:
“巨俠回來了!”
京師裏的好漢都相互傳言,為之奮悅:
“這次,小侯爺只怕有難了!”
也有人充滿了期待:
“竊掌朝政的那幹誤國之徒,只怕終于都在劫難逃了吧!”
很多武林人物、江湖異士、各幫各派各堂口,都出來恭迎巨俠,發出邀約,只希望他到門裏走一趟。
巨俠在馬上只微笑、點頭、拱手、招呼。
他身伴随從高小上代他說了話:
“巨俠此次入京,哪兒都不去,只想見見親人,交代些私事。謝謝大家的盛情了。巨俠只待一天便走。”
他一一婉謝大家的好意。
但對各路邀請,卻是堅辭。
不只是江湖好漢相迎,更多的是百姓人們,他們一聽“巨俠回來了”,受過他恩惠的、聽過他傳奇的,全都跑出來看他,紛紛報以掌聲與鮮花,前來慰問與祝禱。
方巨俠見到布衣百姓,反而下馬,跟他們噓寒問暖,決疑解難,以致人愈聚愈衆,幾乎萬人空巷,争觀巨俠英風。
直至高小上排開衆人,一再致歉,表示巨俠有事要辦,容後再敘,大家才百不情願地讓出一條路來,巨俠這也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上馬。
他們依然是一馬一驢,不徐不疾,往不戒齋而去。
馬上的巨俠一身長衫,別無他物,只腰畔系着一把劍。
劍鞘上貼有大理寺發出的印符。
——有這種印符,平民百姓,方才可以配劍帶刀地大街小巷到處走,除非是一些特殊人物,要不然,多半早就給截下來了。
當然,誰敢截住巨俠要他繳械?
自然,也沒有誰能截得住巨俠。
只不過,巨俠依然守法,那把劍,已跟他闖蕩江湖、沖鋒殺敵、生死相依、榮辱不分多年,劍的氣與人的命已結成一體,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放棄“她”,他也放不下“她”。
“她”是他的。
也許,“她”就是他。
劍就是他的生命。
他的生命為了要尋道。
道以劍相覓。
道就是劍。
劍以成道。
所以他就是劍。
他的劍名“金紅”。
他的生命亦曾發出金紅色的光彩。
他曾在風波江湖上驚天地而泣鬼神。
曾在險惡武林中驚鴻一瞥。
這是他。
他就是巨俠。
他身上只有一把劍。
他的随行者身上卻有一口褡裢。
就這樣,一個巨俠別着一把劍,連同一位肩上有一個小褡裢的弟子,直入京師,經過黑衣染坊,到了紫旗磨坊,一路上都有不少平民、百姓出來看他、喝彩、叫好。
公道自在人心。
形象其實人情。
巨俠得人心。
巨俠有人情。
——這樣的俠者,自是人人喜歡。
但看在巨俠心裏,卻油然起了一股辛酸:
——父老弟兄那麽看好我,我真該為他們多做一些事才對得起良心!
——可是這危颠覆沒之際,上為奸佞所據,下為惡霸所侵,自己一人之力,如何還能扭轉乾坤?
——只希望小看能夠有向善之心,運用他近年在朝在野統合收攬之勢力,好好為人們做一些事,為國家做些好事。
方巨俠只覺心裏有些慘淡:
這地方大家都需要一個英雄。
——需要英雄的地方不是個好地方。
至少,不是個太平的所在。
他本不想當英雄。
英雄何太苦。
他只想做隐士。
澆菊祭重陽。
他不怕死。
但他更希望好好地活着。
——可是,當他剛剛聽說人們都向他訴苦:誰都不能好好地活下去的時候,他自己又豈能安心樂靜地獨善其身一個人偷偷地活下去?!
——這樣活着,還有什麽意思!
熱血,他自問還是在的,只不過,到了這年紀,只常以淡然來表達。
他決定這次來京師,要為人們百姓做些事才走。
做些好事才離開。
不能空手而歸,辜負大家。
——與其姑息養奸,茍且偷生,不如了決生死,轟轟烈烈。
不惜怒犯天條。
更不惜以一人敵一國!
縱然有高小上喝道,但大街小巷的人群依然沒有散去,聚集在路前、道旁探頭看他,議論紛紛,指指點點。
忽而,大家都分兩旁散開。
千百人一下子都靜了下來。
笑問熱血何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