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章節

少年時,壯懷誰與重論。視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稱尊。奏公車,治安秘計,樂油幕,談笑從軍。百镒黃金,一雙白璧,坐看同輩上青雲。事大謬,轉頭流落,徒走出修門。三十載,黃粱未熟,滄海揚塵。

念向來,浩歌獨往,故園松菊猶存。送飛鴻,五弦寓目,望爽氣,西山忘言。整頓乾坤,廊清宇宙,男兒此志會須伸。更有幾,渭川垂釣,投老策奇勳。天難問,何妨袖手,且作

閑人

高處不勝寒(1)

1.大俠小說

“天下無敵?”他聽了,就笑着反問,“為什麽我要天下無敵?”

本來問他的人,反給他問得一窒。

“世上其實沒有天下無敵的事。縱有,也是暫時的一種錯覺。今日天下無敵的是你,明天可能大江後浪蓋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天下無敵的你可能就不敵于人了。”有人問起他這件事,他總是這樣回答。他現在也是這樣回複:“你可以在此時此地,把此事做得最好、最強,把一件事做得最成功、最優秀,但不可能永遠都是你做得最好,也不會事事、時時都只有你做得最成功。”

“天下無敵太辛苦了,一旦有了這名堂,吃不下,睡不安,甚至連交個朋友都得防,平常起居都不自在,好像終年鎮日坐在火爐上,想要長命百歲,安樂自在,我才不要天下無敵。”他還說,“你以為天下無敵是容易掙得着的嗎?得要多少辛酸,多少血汗,多少努力,多少運氣,乃至要多人犧牲,才能換取得來!若得不到,可能早死在争奪過程中了;就算得到,仍有人天天找你比鬥,踢你下臺!這麽費盡力氣,耗盡光陰,抓來一個如此吃不得、用不着、使不上的名目,要來幹啥?我才不幹!”

“可是,”另一個發問的人還是不甘休,“這名頭有時固然不是你嚷說要便可得到,但有時你一旦載上了,只怕也不是要想除下便撷得下來的——有的時候,會跟你跟上一輩子;但有些人,又一輩子處心積慮求之不可得。像大俠你,就是人人公認的‘天下無敵’,你想不認、不要、不同意也不成啊!”

“我?天下無敵?這大話你可要得小聲說、小心說,最好少說!”在往京師的路上,大俠還是溫和、敦厚、毫無架子,但對這名號卻始終“抵死不認”。“若說武功,強中還有強中手,幾時輪到我第一?如果指文才,一山還有一山高,八輩子也還不到我無敵!——除了吃,我就愛吃,而且還十分好吃,什麽都假,吃在肚子裏最是受用。大江南北,美馔佳肴,我嘗遍;窮鄉僻壤,風味小菜我無有不吃的,叫我去炒蒸炖炆,我不成,但吃我總成,姑且充個這方面的‘天下無敵’,總不會也有人找我比——吃——吧?”

大俠故作不敢置信地問。

“可是,方大俠,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都是天生的大俠,公認的天下無敵。”說這話的人分量很夠,是武林同道中公認的萬事通,也是朝廷龍圖閣裏的史筆巨椽。“你年少時就學武行俠,憑一己之力,勇戰江湖,獨鬥武林,當世武功最厲害的七大高手,你無不鬥過,有時你敗過,有時你負傷,但他們有的成了你的師父,有的成為你岳父,到後來沒有一個不服膺于你,你的武功也超過了他們。少林寺你闖過,無頭谷你來去自如,惡人林也困你不住,連出了家的女弟子都給你帶下凡塵來!當時誰截得住‘血河派’的血河車?卻就你上過車!昔年誰能敵得住韋青青青?就你跟他力拼!你不但年紀輕輕就當了‘六大派’的總掌門,同時也是‘七大幫’幫主,‘八大會’代會主,‘九聯盟’的總繼承人,更是‘斬經堂’的一代宗主!你幾次舍身殺敵,只身力挽狂瀾,為武林正道安危消災渡劫;有次還以一敵萬,不怕粉身碎骨,救江湖同道脫離飛禽猛獸的埋伏包圍……”

“得了得了。英雄不提當年勇,更何況我這回只是來探我的孩子,無意要做誰的幫兇,更無心要替誰撐腰,天下只有天下人管得,無敵不無敵,我早已不與人為敵,如此無敵,總可以吧!”方大俠忙打斷道,“往事不提,廢話少說。只不知你們兄弟今日老是跟我提這‘天下無敵’四個驚心動魄、惱人煩心的字,是何用意?”

“別無他意。”樣貌較老氣、較深郁的一個慎重地澄清道,“我們要在你入京前恭迎你,只是要告訴你一句話。”

他已白發蒼蒼,神容肅穆,可能就是由于他這種舉止、相貌之故,所以說出來的話,顯然都經深思熟慮,得人信服。

不是人人都有這種氣态。

他有。

而且與生俱來。

話說回來,是不是說話很活潑、很調皮、很婉約動聽的人,所說出來的話,反而分量不足呢?

難道一句真知灼見,一個深入隽永的道理,就不能以一種輕松、自在、好玩、較易令人接受的方式去表達?

也許,就是因為把種種方便法門變成了太艱深難懂、晦澀難明的經典,所以,六祖慧能才創禪宗講頓悟,更能傳播光大佛法無邊。

——再怎麽說,把簡淺道理說得繁複詭秘,把說的人弄得道貌岸然,把聽的人搞得死氣沉沉的,本身就已先歪曲了生命的真谛。

只不過,任何一個人,像這說話的人對他研究出來的真理,付出了那麽大的代價,花了那麽可觀的時間,耗了那麽多的心血,對他說的道理,就算不一定都同意,但總會令人肅然起敬。

高處不勝寒(2)

大俠對他的話顯然也注重。

而且尊敬。

所以大俠問:“什麽話?”

白發漢子道:“你才是天下無敵。我們反複研讨、斟酌過,目下武林,只你配得上這四個字。”

大俠笑了,“那是我的不幸,也是你們的不辛——本來得‘老字號’溫天殘、溫地缺如此評鑒高譽,求之不得,夫複何憾?可惜近年我早已不動武,久已不與人交手,也疏于習武,閑來只管種花種草,養魚養鳥,讀讀孔子墨子老子莊子,如此而已矣。”

白發漢子溫壬平咕哝了一聲,說了句話,卻說不清楚。

至在大俠身邊的幾個人都聽不清楚。

大俠身邊的幾個人都不同凡響。

這幾個人,一個是“天殘尊者”溫壬平的胞弟溫子平,他在史學上的修養,決不遜色于其兄,但在民間的名望,卻遠在溫壬平之上。

——同樣的,其用毒手法、武功之高,也不遜乎其文墨史筆之下。

溫壬平與溫子平雖是同胞兄弟,又同是“老字號”裏“十全十美”其二,但兩人一個是朝廷史官,為權貴操刀纂史,一個是江湖浪客,只替後人作如實紀錄,他們一向以來分庭抗禮多于并肩作戰。

在他們對面的是雷踰求。

——“放火王”雷踰求。

正如跟“天涯海角、溫氏雙平”對面而立一樣,他是“江南霹靂堂雷家堡”的人,正好跟“老字號”溫家是對立的,而且兩家在武林中也對峙已久,在武功、名望上,雷踰求也正是溫家的好對手!

可惜他的另一名師兄“殺人王”雷雨沒來,要不然,二對二,正好“天生兩對”,可以馬上捉對兒厮殺。

如果他的另一名同門“金腰帶”雷無妄也來了,那就三對二,只怕“殘花敗柳任平生”溫壬平和“陰晴圓缺邀明月”溫子平兄弟要吃上眼前虧了。

不過,他這次人在這兒,代表的不是“江南霹靂堂雷家堡”,而是“六分半堂”。

另兩個也是王。

都使刀:

“五虎斷魂刀”彭尖。

“伶仃刀”蔡小頭。

——他們本屬“八大刀王”中的二王,但“八大刀王”在菜市口那一役中,喪了“大開天”信陽蕭煞、“小辟地”襄陽蕭白,又死了“藏龍刀”苗八方,“八大”只剩下了“五大”,“五大刀王”,各自為“有橋集團”争功、效命。

還有一個也是王。

他是“飯王”:

張炭。

他代表了“金風細雨樓”的戚少商。

——他最近變了張陰陽臉,半爿黑,半爿白,說話喘氣且急,但五官輪廓,俊郎英爽,氣宇不凡,戚少商派他來應接這麽重要的人物,主要是因為:除了張炭武功實力不容小觑、應變機敏過人之外,他又身兼“天機”、“桃花社”、“七大寇”、“七幫八會九聯盟”的一員,極有代表性。

這人既稱“飯王”,是因為能将大碗大碗、乃至大桶大桶的白飯吞噬不誤,海口鯨量,但他只是“飯王”,而不是“飯桶”。

——事實上,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