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章節

是“金風細雨樓”的幹員,也是王小石、戚少商的身邊愛将。

這些人,莫不是高手,稱王稱雄;僅就只有一個,毫不起眼,本身名頭也不算太響,甚至尚未“成人”:

他是何梵。

——“四大名捕”之首無情身邊的“一刀三劍童”之一的,“銀河火星劍”何小二。

他年紀還小。

但他卻是名捕無情貼身的劍童。

無情大捕頭的名頭,在武林中可是響當當的。

——光是這一身份,在武林中已足可橫去直來,誰也得賣三分面子七分賬。

這幾個人,不管往哪兒一站,在江湖上已是大事一件;如果這幾個人還打将起來,更加是轟動武林。

可是這幾個人聚在這兒,都只為了一件事。

一個人。

——仿佛,只要這個人肯接見他們,就是他們的無上光榮,足以自豪炫耀。

他是誰呢?

他不是誰。

他是大俠。

他如果不是大俠,那麽,只怕誰都不配稱為俠者;如果稱他為大俠好像還不足以形容他過去極豐富極璀璨極奇情極驚險極叱咤風雲極曲折離奇的半生。

他正是一個大俠中的大俠。

他姓方。

2.巨俠

別人聽不清楚,這大俠中的大俠——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巨俠”吧——卻仿佛聽了個一清二楚。

“不要不服氣,”他溫和地說,“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一生的,是不是?”

溫壬平臉熱了一熱,忙分辯道:“我不是不服氣,我只是替你感到不平。” 巨俠倒納悶了:“哦?”

高處不勝寒(3)

溫壬平漲紅了臉,鷹鹫一般地盯着巨俠,道:“你本來就是天下無敵,過去半生如許輝煌、離奇、多彩多姿,而今又何必如此自凄自苦、自我放逐!”

方姓巨俠微笑道:“苦?我不苦。這樣活着才舒适。打打殺殺,在別人屍首上站起來的成就,送給我也不要。在腥風血雨中掙回來的名譽,我早已厭倦。閑時看看雲,無心出岫;忙裏偷偷閑,自尋快活——這不是很寫意嗎?”

溫壬平聽了那麽閑淡的話,倒是給那一份寫意自在弄得有點尴尬,“你有絕頂武功,大好人才,為何不為國家效力?何不以軍功成萬世之名?不為君王平天下取千裏江山?”

方巨俠揚了揚眉,“什麽是為國效命?如果要滅敵人殲異己,定必要攻城略池,豈不是要血流成河,殺人放火嗎?那些人不是人嗎?他們沒有妻子父母兒女嗎?他們沒有家嗎?萬古之名,留不留也罷,人只有一生,只要不行惡、多行善,還得不許惡人惡下去、保護好人好下去,那就得了。秦皇成千古之名,到底還是給人贻罵千年,死了之後骸骨還得當殺子斬将的傀儡。漢武開疆拓土,求仙不成,到底一死,還得殺愛姬屠大臣搞得個屍橫遍野,封盡了禪也找不到半個神仙。”

他笑了笑反問:“你是為皇帝說項來着?”

溫壬平又給巨俠一眼看穿,更是不甘休,“當今萬歲,一意納賢,求才若渴,你一身本領,縱橫天下,何不為聖上統領軍隊,成就不世功業?保準富貴榮華,享用不盡。”

巨俠說:“皇帝也只不過是個人,為什麽我們要為他賣命?”

溫壬平一愕。

他沒想到對方居然會說出這種話來!

他又漲紅了臉,結結巴巴地道:“你……你大逆不道!”

“為什麽這麽說一句就是大逆不道?如果我是平民百姓,就算是朝中大臣,只怕也得要誅三族、滅九族了吧?為什麽他的意旨就不能質疑?為什麽他一聲令下就可以讓我們死無全屍?為什麽我們就得任由他宰割懲處?嗯?”方大俠這一連串的問題,使大家都栗然色變,啞口無言。“要是他是位好皇帝,那還罷了,可是,他荒淫侈靡,比誰都壞,又昏庸愚昧,自以為是,我們又何必聽他的!他也是人,我們也是人,為何他是皇帝,就可以任意宰殺?皇帝沒有了人民,他還當皇帝?當皇帝只會欺負人們,還算什麽皇帝!真要賣命,我寧可以民為主,替老百姓效命去!”

這種話在當時簡直是招殺身奇禍,滿門抄斬的,這幾個武林人,雖然膽大,名聲也大,但既從未聽過,也從來沒有想過,而今乍聞,心驚膽跳。

巨俠哈哈一笑,“我看你還是不要勸我好了,你說服不了我的。我也不要說下去好了,以免你們受累擔驚。”

只聽冷笑一聲:“你這番語言,有新意,卻不合時宜,而且失之偏頗,徒浪費口舌,空言誇誇而已!”

“巨俠”聽了,倒有點奇,只見說話的人跟溫壬平容貌氣質、眉宇神色倒有幾分近似,但兩人站在一起,卻偏偏讓人覺得相異之處極多極大,不知為何。

“溫二俠?”

“我不是俠。在你面前,我只是個執筆記史的秀才而已。”溫子平說,“但我以史為觀,平情而論,想你能重出江湖,為天下人摧陷廓清,不妨站出來,殺光貪官污吏,權貴佞臣,你應該第一個站出來,先清君側,變易歪風,光大宋室,這才不辜負天下人之所望,老百姓之所期。”

方巨俠聽了只道:“不。”

溫子平眉一挑道:“你怕?”

方巨俠道:“我怕沒有用。”

溫子平冷哂道:“好個巨俠,連明知不可為而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都沒有,可真教我失望,倒用不着什麽借口了。”

巨俠平和地道:“你說我怕也罷。殺了貪婪無恥、禍國殃民的奸相弄臣,那又怎樣?還是有制造大量蠹國毀法、猥持國柄的皇帝。就算弒了天子又如何?還是有下一個昏君出來,搞得天怒民怨,始終,不是治本之法。”

溫子平臉色倏變,仍恃強道:“那你要怎樣?改朝換代,把皇帝拉下馬來,自己當天子不成?”

“非也。”巨俠說,“我才不想當皇帝。但皇帝的權力大而沒有限制,絕非好事。他一個人能有多大的本領?全無克制、制裁的情形下,只使他腐敗、沉淪,這樣一來,老百姓又慘受蹂躏,苦不堪言了。”

溫子平冷哼道:“那你理想中的皇帝是怎麽個樣子的?”

巨俠答:“是人們愛戴的,不是因襲、繼承的,一旦不符合百姓共同意願,可以撤換的,因此,權力也可以有制衡的。”

溫子平睜大了眼睛,“什麽?你是說要老百姓選一個自己鐘愛的皇帝?這如同癡人說夢!人們怎麽選?他們沒有英明的頭腦,又不知廟堂的規範,聖人書讀的不多,有些還是文盲。他們自顧尚且不暇,正須帝王的領導與教化,而今居然要他們選王罷帝,也太荒謬兒戲了吧?”

高處不勝寒(4)

巨俠無奈地道:“或許是。但我看總比皇帝一人稱孤、無約無制的好。人們可以教育,權力須要制衡。使老百姓生活安定、改善、富裕、快樂的就是好皇帝,這點并不複雜,也不難選。”

溫子平哼聲道:“你這個想法,可謂異想天開,縱觀中國三千年史籍,從無此例,你的謬論可謂違背聖人之道遠矣。”

巨俠不溫不火地道:“很多有識之士都說,覽遍史籍文獻,不見有以民主之說,其實謬極!虧他們還是史家之言,何以如此不公不允,不費心思?就算有智者達士曾提出過以民為主的思想,在儒家一味崇古、迎君所好、搖尾乞憐、不開言路的風氣下,又怎容這些異端思想發揚、傳播?況且,中原兵燹不斷,動辄屠城毀都,一把火燒光前朝文物,而君主壓制諸子放論,只準儒法相應混世,重要經籍,都由國家收藏,這種尊民輕君的思想,縱有記載,也定遭湮沒、滅絕——誰說中原三千年來不見以民為主、民權為重的言論?只要對歷史事實稍有識見的人都知道,中原不是出不了這般人才,只是有者早已抄家滅族,有著亦早遭燒毀删封,有藏者有流傳者只怕早給拔舌犯刑、連坐治罪了,在這種情況下,誰敢放言直論?誰能為民請命?連儒者也只唯唯諾諾,一味為帝王歌功頌德,好不容易才覓着進谏時機,一旦幸蒙采納一二,則喜不自勝;唯常犯顏獲罪,慘遭流刑、放逐,乃至受戮,連累親友,不知凡幾,故莫不惶悚者甚。這些膽小、卑屈的士大夫能有甚作為?飽讀詩書,到底是看人臉色。儒士若連墨、俠都不能容,最後只有落得跟法家黃老沆瀣一氣,非驢非馬,烏煙瘴氣的下場了。既手無縛雞之力,又不能挽狂瀾于即倒,敢擔當風雲際會之變,白首空帷也只是讀死書而已。其實不是沒有這樣為民請命、變天革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