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章節

之語塞。

溫子平卻冷冷啐了一句話。

這句話只一個字:

“狗!”

朱月明依然含笑,轉首,面向溫子平,笑問:

“其實,賢昆仲也一樣是想把方巨俠争取過去——為什麽就你們可以取,我就不能争?”

他帶笑問。

但話中有話。

笑裏藏刀。

溫子平居然一點也不錯愕。

更不訝異。

溫子平坦然回答:“原因很簡單。”

溫子平想也不想,就說:“因為我們是忠的,你們是奸的。”

朱月明眯眯笑道:“是嗎?我卻認為自己才是忠的。光是看人,又怎麽定忠奸?大奸若忠,大忠如奸,縱觀青史,蓋棺論定尚難,更何況是活着的人?”

“要論人物定忠奸,閑話少說,只看他所作所為。”溫子平快刀斬亂麻地說,“你過去做了些什麽事?自己肚裏明白!你平生做了什麽好事?屈指也算得出來。”

朱月明卻一點也不自卑:“也許,就是因我表面上不做好事,我才能在我的位子上,盤踞了那麽久,或許,這才能使我在暗中做了不少好事。”

他強調的是“表面”上。

他特別指出“暗中”。

他自有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6.鹹話小說

“那誰知道你曾幹過什麽好事?”溫子平譏诮地道,“我只知道你的部門不幹好事,一向都不幹。”

“那我們就只就事論事。”朱月明依然笑眯眯,“你們要接待方巨俠,又是奉誰所命?有何用意?”

溫子平冷哂道:“我為何要告訴你?”

溫壬平雙眉一聳,“告訴他也無妨,我是奉今上之命來請方巨俠到宮裏去,皇上有事與大俠密議。”

朱月明又是眉開眼笑,稍稍退了一步。“哦,嗬,你既有皇命在身,班輩身份,可比我高多了,我這要拱手靠邊,哪敢相争!——只不過,奉聖谕就一定是辦好事嗎?那麽,想必早已道無民怨,天下太平了吧?呵呵,這又是我多嘴了。既是聖上旨意,想必是上承天意、下合人和的了,不但是好事一件,也是大功一樁了!”

朱月明是個老經世故的人,不到必要關頭,他說話總留有餘地。

何況那還是涉及批評聖意的話。

像剛才那番話,他已說得很含蓄了。

溫壬平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是以他忿忿然道:“皇上一向重視方巨俠,幾番相邀巨俠出來主持廟堂大事,只巨俠一直堅辭不就,其實,只要他肯出山,在皇上身邊,主理大局,清除小人,打擊奸佞,使朝廷去盡靡頹,重新士氣,那不是大大的好事一件嗎?巨俠也正好把一身本領,一生心血,奉獻給朝廷萬民,那也不是大志能伸的天大好事嗎?我不求功,只求玉成此事。”

“是是是,”朱月明笑如月滿,“是好事,也是功績,更功德無量。”

這種人,你打他,也不見他會疼;他殺人,只怕也不流血。

“我謝謝皇上好意,但卻不認為全如你所說。”巨俠說話了,“皇上沉迷女色,性喜玩樂,他身邊正有一大幫投其所好的人,就算他銳意改革,重振新局,光憑他一人意志,也不會有用。何況,據我所知之今上,大抵脫不出貪花好色耽于享受的格局,許他一時思變,不久也會放棄逸樂。坦白說,我認為,近日宮中多事,皇上數度遇弑,他是耽心個人安危,才不理會包圍他的群臣力阻,召我進京入宮,為他保駕——其他一切高官厚祿,甘辭美諾,都是虛的。他是要我保護他,這才是目的。要不然,聖上才不要一個老是勸他要理政事、管民生的家夥來在他身邊唠叨不已。”

高處不勝寒(12)

——————————————————————————–

溫子平深有同感:“所以說,召你入朝封官,為的是保衛皇帝,而不是為了要任用巨俠之才,為天下萬民行好事。”

巨俠昂然道:“我近年來雖已不問江湖事,但老骥伏枥,雄心猶在,若真能為天下黎民效命之處,無不竭盡其力,死而後已,絕無怨怼。但如果只為一家一人效死伏命,我不想幹,我還是雲游四海,做我那些見一人活一命、遇一事行一善去!”

溫子平道:“好!”

溫壬平道:“不好!”

溫子平問:“怎麽不好?”

溫壬平怫然道:“就是因為朝政腐敗,群奸誤國,像巨俠這樣有能為力的人,不再争取皇上信任,加以重用,發揮大力,激濁揚清,一旦大宋江山,江河日下,誰可力挽?若人人如同巨俠想法,獨善其身,不理政理,朝廷無人,宋室還有何指望?”

巨俠看着溫壬平,對這白發蒼蒼的倔強漢子,升起了一種敬意。

“我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要改,得徹底地改,只一兩人在改,只改一二事,形同做戲,那不如不改,因為敵對勢力一旦反撲,只怕變本加厲,贻誤蒼生。要知道,政事是操于接近皇上那一大群奸佞小人手裏。他們依此長期得到利益,而且久踞高位不下,一旦要改革,就會觸發他們的忌諱,沖擊他們的權力,傷害他們的利益——且不管他們的權力是從傷害良善忠義中竊取的!如果竊取、暴奪已成了惡習,要徹底地清除這種惡習,非得要大死一番而後活,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成。可是,而今朝廷積弱,只管夜夜笙歌,日日歡娛,外寇虎視眈眈,随時發兵南侵,能思猛進嗎?”巨俠道,“我們若圖大舉,一新國力,緩已不及,速者不逮。宋室臨危,已明而顯見,一如垂死病人,千瘡百孔,一旦改服用猛藥,反而連剩下的一口氣也斷了。那些既得之利益的群臣、權貴,一旦既得之利益遭受挑戰,會甘休嗎?”

溫壬平蹙眉咕哝道:“那總不能不做呀!”

他明顯是反對巨俠的話。

但反對得不明顯。

他也有苦衷。

因為他不得不反對巨俠的話。

他是受皇帝之命來争取巨俠入宮的——為皇上講好話他責無旁貸。

他更不得不反對的是:

巨俠的話如果說得是對的,那麽,他給投閑置散多年之後,終于背離家門,脫離江湖同道,跑到京裏去當不大不小但能給武林中人代皇上傳旨的“官”,以及記下各種轶事以供皇上和高官鑒賞的史實,他心裏也有無盡的委屈。

他只不過想在有生之年能做點大事,至少,也做出些足可名留青史的事。

可是,他入京供職以來,做的全是雞毛蒜皮的事,所記的史乏人閱覽,他的位子也少人尊重,委任他辦的事,卻多是與聖上權貴逸樂有關的瑣務俗事!

他這一當“官”,有名無實,位虛權小,但卻給耿介的武林同道不恥,而又讓一些圖攀附谄媚的家夥煩纏,跟達官權貴之間,又得保持交往,一個不察,容易殺頭致罪,使他一直小心翼翼,但一身抱負,又無可施展。

是以,他總要立些大功,令人刮目相看。

如今,皇上“招攬方巨俠”的任命交給他,就是看重他原來在江湖上的地位。

他極希望能達成任務。

——任務能成,除了使聖上和親昵皇帝那一群權臣重視之外,一方面,方巨俠既進入了朝廷權力範圍,自己大可與之結聯,以壯實力;另一方面,連方巨俠也入宮從政了,別人對他臨老熱衷于政事一節上,也不敢那麽公然蔑視、嘲笑了。

所以,此事成敗,與他是息息相關。

不過,如今看來,方巨俠是不屑于與他共事,更不會聽他規勸入朝,而且,方巨俠說的理由,絲絲入扣,也正說中了他自己的心思。

——也許,方巨俠的話,是故意要說給自己聽的。

就是因為合情合理,溫壬平才想反對,但又反對得十分弱勢。

他聽了,只覺心頭發苦,舌尖發鹹。

所以他說的話也有點澀,但依然激昂,“就算一人在做,也勝無人!就是做不成事,也盡人事啊!總好過人人自危而自保,眼見國家傾亡于即倒!以皇上變革之決心,加上巨俠的力量,事仍有可成之望!”

“說得好!”巨俠十分激賞,“人人若都有你這樣以天下安危為己任的心志,宋室當然可以奮強,百姓想必能夠居安,只不過,當今天子,要的只是保住他的權力和性命,盡情享樂,罔顧黎民,我們又怎能去助之為虐?就算他有決心要清理佞亂,變法圖強,那就怎樣?漢武帝已算是一位明君,也算是秦皇之後一個極有作為的皇帝了,但他篤信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